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4章 六四 · 无不利,撝谦。

译文: 无所不利,发挥谦逊的美德。

含义: 在权力核心的附近(六四近君位),行事无所不利,关键在于要发挥、运用谦逊的原则(撝谦)。象征谦逊不仅是态度,更是高明的工作方法。

平阳宫的晨曦透过雕花木窗,洒在青石地面上。舜站在宰相官署的窗前,望着宫城中渐次醒来的楼阁。如今他已位极人臣,总领百官,却仍住在官署后一间简朴的厢房里。

大人,各部官员已在议事厅等候。年轻的文书恭敬禀报。

舜转身,依旧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深衣:走吧。

议事厅内,二十余位官员分坐两侧。见舜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诸位请坐。舜在主位坐下,语气平和,今日议三事:修订历法、整顿礼乐、规范度量衡。请各位各抒己见。

话音刚落,太史令抢先发言:历法关乎农时,现行历法已沿用百年,稍有偏差。臣以为当以二十八宿为准,重定四时。

礼官立即反对:历法乃祖制,岂可轻改?臣以为当维持旧制,稍作调整即可。

双方争执不下,其他官员也加入论战,议事厅顿时嘈杂起来。

舜静静听着,待声音稍歇,才缓缓开口:太史令精通天象,礼官熟稔典制,二位所言皆有道理。

他转向一位一直沉默的老臣:大司徒掌管农事,以为如何?

被点名的老臣受宠若惊,连忙起身:这个...臣以为,当以农时为准...

舜耐心听完每个人的意见,才总结道:历法之要,在于顺天应民。不妨这样:太史令率观测天象,大司徒收集各地农时,礼官考据典制。三月后,再根据各方数据共同议定新历。

这个方案兼顾各方,争议顿时平息。

第二事,礼乐。舜看向乐正,如今各地礼制混乱,乐律不齐,卿有何见?

乐正侃侃而谈,提出一套完整的改革方案。

舜听完后并未立即表态,而是问:这套方案,可曾征询过各地乐师的意见?

乐正一愣:这...尚未。

那就先派人赴四方采集各地乐律,再作定夺。舜温和地说,礼乐之本在于和,强求一律,反失其真。

最后议到度量衡时,争议又起。有主张完全统一的,有主张保留地方特色的。

舜听完所有意见,起身向众人行礼:诸位所言,皆为国思。此事关系民生贸易,不可不慎。请各位将意见写成奏章,待我细细研读,再呈陛下圣裁。

散会后,舜独自留在议事厅,将今日所议逐一记录。

大人何必如此费心?文书忍不住问,您已是宰相,直接决断便是。

舜摇头:一人之见,终有局限。集思广益,方能周全。

午后,舜带着整理好的奏章去见尧帝。

陛下,这是今日所议三事。臣已汇总各方意见,但最终还需陛下定夺。

尧帝翻阅奏章,见上面不仅记录各方观点,还标注了利弊分析,不禁赞叹:卿处事周全,考虑缜密。

此皆诸位同僚之功。舜谦逊道,臣不过代为整理。

最体现舜智慧的,是处理一起边境纠纷。

两个大部落因猎场划分起冲突,各自纠结盟友,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前任宰相多次调解无效,事情闹到尧帝面前。

舜受命处理此事。他没有立即召见双方首领,而是先派使者秘密走访周边小部落,了解真实情况。

三日后,他同时在两个相邻的宫殿召见双方首领。

东殿内,有熊氏首领怒气冲冲:那片猎场自古就是我们部落的!

西殿中,有罴氏首领拍案而起:胡说!我族在那里狩猎已三代了!

舜不慌不忙,在东殿说:据我所知,有罴氏愿意让出南山猎场作为补偿。

在西殿说:有熊氏同意放弃北坡,以换取和平。

其实这都是他根据调查想出的方案,却以对方的名义提出。

见双方态度有所松动,舜又将他们请到正殿。

二位首领,舜亲自为二人斟酒,战端一开,两败俱伤。不如各让一步,化干戈为玉帛。

他取出亲手绘制的地图,上面详细标注了新的界限:这是根据双方实际需求和传统猎场划定的新界,请过目。

有熊氏首领疑惑:你怎知我族更需要南山猎场?

贵部落以牧羊为主,南山水草丰美。舜微笑,而有罴氏以狩猎为生,北坡猎物更多。

如此细致的了解,让两位首领都深感震惊。

最终,协议顺利达成。舜还建议两族通婚,以巩固和平。

事后,尧帝问起此事:卿如何能让这两个世仇部落化敌为友?

舜恭敬回答:臣不过顺应民心罢了。百姓都渴望和平,只是缺少一个台阶。

在处理日常政务时,舜更是将发挥到极致。

颁布新令前,他必先咨询相关官员;决策时,总要问一句诸位以为如何;执行时,从不独断专行,总是说请某大人负责此事。

一次,他要整顿吏治,制定考核标准。 他没有强加自己的想法,而是召集了各级官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各位都是实务之才,请畅所欲言,怎样的考核才能真正激励贤能?

小吏们见宰相如此谦逊求教,都大胆建言。有的说要以民生为准,有的主张看赋税征收,还有的建议参考百姓评价。

舜一一记录,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制定出一套公正合理的考核制度。

这套制度推行后,百官心服,政令畅通。

就连宫中侍从都感慨:舜相执政,从无阻挠。不是因为他权势大,而是因为他处事公,待人诚。

但舜的并非没有原则。

一次,某个权贵的子弟触犯律法,涉案官员都不敢处理。

舜得知后,立即召集刑部官员: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此案当依法办理。

有老臣私下劝他:此人背景深厚,何不网开一面?

舜正色道:法者,天下公器。今日为一人屈法,明日法将不存。

他亲自监督案件审理,最终依法惩处。事后又去拜访那位权贵,耐心解释法律宗旨,让对方心服口服。

尧帝年纪渐长,越来越多政务交由舜处理。舜每决定一件大事,必向尧帝详细汇报。

这些小事,卿自决即可。尧帝常说。

陛下信任,臣更当谨慎。舜坚持道,天子之权,不可僭越。

他的谦逊不是表面的礼节,而是发自内心的敬畏。这让他虽大权在握,却从未引起尧帝的猜忌。

其他大臣见舜如此得宠,难免有人心生嫉妒。

一次朝会,一位大臣故意提出一个难题:舜相总说要听取众人意见,但若众人意见相左,该当如何?岂不是显得宰相优柔寡断?

朝堂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看着舜。

舜不慌不忙,向那位大臣行礼:问得好。譬如行路,众人指路,方向各异。为相者,当辨明东西,择善而从。这不是优柔寡断,而是慎思明辨。

他环视众人:况且,我非从众,乃从理。理在何处,便往何处。

一番话说得那位大臣心悦诚服,当场谢罪。

随着时间推移,舜的不仅没有削弱他的权威,反而让他的地位更加稳固。

百官愿意与他共事,因为知道他会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尧帝放心将政务交给他,因为他从不逾矩;百姓爱戴他,因为他的政策总是惠及民生。

一天傍晚,舜在官署整理文书,一位年轻官员好奇地问:大人位极人臣,为何始终如此谦逊?

舜放下手中的竹简,目光深邃:你见过江河吗?

见过。

江河之所以成其大,因其善处下位。舜缓缓道,为政亦然,处下方能聚流,谦逊方能通达。

他指着案上的文书:这些政事,如同万千溪流。我为相者,不是要成为最高的山峰,而是要成为最宽广的河谷,让所有溪流都能顺畅通过。

年轻官员恍然大悟。

月光初上时,舜走出官署。宫灯次第亮起,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

他望着满天星斗,想起历山下的茅屋,想起雷泽边的工地,想起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

地位变了,处境变了,但他始终记得:谦逊不是手段,而是本心;不是策略,而是智慧。

在这个距离权力巅峰只有一步之遥的位置上,他用自己的方式证明:真正的强大,来自于包容和谦逊;真正的通达,来自于尊重和理解。

二字,在他这里不再是空洞的卦辞,而是活生生的为政之道。

通过舜被任命为宰相、处于权力核心后,在处理修订历法、整顿礼乐、调解部落纠纷、制定考核制度等重大政务时,始终秉持谦逊原则(撝谦),广泛征求意见,尊重各方利益,决策不自专,执行善协调,从而使得政令畅通无阻,各项工作顺利推行(无不利)的故事,生动阐释了谦卦六四爻无不利,撝谦的深刻智慧。舜在位高权重、接近君位的关键位置,将谦逊从个人品德升华为高明的工作方法,以包容汇聚智慧,以尊重化解阻力,既有效履行了辅佐重任,又避免了猜忌与矛盾,将的处世艺术发挥到极致。这充分揭示了在权力核心运作时,谦逊不仅是美德,更是确保行事顺利、无所不利的根本法则。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