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的北宋欢乐多 > 第265章 风雪将至

朕的北宋欢乐多 第265章 风雪将至

作者:周三吃瓜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25 20:37:00 来源:全本小说网

孟云卿的“飞针”虽巧妙地解了紫铜的燃眉之急,但被寿王有意拖延的月余时光,却如同北疆秋日里最后一片倔强的树叶,终是无可挽回地凋零了。寒意渐浓,来自塞外的风带来了更凛冽的气息,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讯号——辽军主帅耶律斜轸,在短暂的沉寂后,终于亮出了他磨砺已久的獠牙。

最先察觉到异动的,是狄咏撒在外围如同蛛网般的游骑斥候。他们回报,辽军“铁林军”主力正在秘密向宋军防线东侧的“落马坡”一带集结,同时,多支精锐骑兵部队的活动频率和范围陡然增加,明显是在进行大规模战前的战场遮蔽和侦查。

“落马坡……”狄咏站在巨大的北疆沙盘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个位置上。那里地势相对平缓,虽不利于据险固守,却极其利于辽军发挥其骑兵的集团冲击优势。耶律斜轸选择此处,摆明了是要扬长避短,寻求一场决定性的野战,一举击穿宋军的核心防线。

“他想逼我们出垒,在野外决战。”狄咏目光冷冽,“传令!落马坡前沿所有哨垒,即刻起实行‘烽燧接力预警’,发现敌军大队,昼燃烟,夜举火,逐垒传递,不得有误!绩效目标:敌军主力动向,半个时辰内必须报至中军!”

他迅速调整了防御部署,绩效管理的指针瞬间指向了“应急响应”与“防御效能”:

1. 核心壁垒强化:鹰嘴隘、黑风岭、白沙沟三处核心壁垒进入最高战备状态,加派哨探,加固工事,检查军械。绩效指标:壁垒防御设施完好率百分之百,军械完备率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2. 机动力量前出:命令掷弹营与部分精锐步兵,前出至落马坡与核心壁垒之间的几个关键支撑点,构成弹性防御前哨。绩效目标:迟滞辽军主力推进速度至少两个时辰,并大量消耗其先锋兵力。

3. 后勤通道保障:增派“游弈军”巡逻频次,对主要粮道实行武装护卫接力,确保战时补给不中断。绩效指标:运粮队遇袭率下降五成,物资送达及时率九成五。

4. 疑兵之计:狄咏采纳幕僚建议,派出数支小股部队,多打旗帜,夜间举火,在防线其他方向频繁调动,制造宋军兵力雄厚、四处设防的假象,迷惑耶律斜轸,绩效目标:干扰敌方主帅判断,使其不敢轻易全力押注落马坡。

整个北疆防线,如同一张被拉满的强弓,每一根弦都绷紧到了极致。狄咏的绩效体系,在此刻化为了驱动这张弓高效运转的内在力量,力求在风暴来临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星火”工坊内,气氛同样紧张到了极点。紫铜到位,沈括立刻下令,全力冲刺“神机箭”的批量生产。

“所有人,取消休沐!三班轮替,炉火不息!”沈括的声音在工坊内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绩效目标:十日之内,完成首批一百套‘神机箭’及两千支配套箭矢的生产!”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尽管有了材料,但“神机箭”的制造工艺远比“震天雷”复杂。那根要求内壁光滑、厚度均匀的紫铜发射管,需要经验最丰富的工匠反复捶打、校准,废品率居高不下。标准化箭矢的制作也同样繁琐,对羽毛的选取、箭杆的笔直度要求极高。

“沈公,照这个速度,十日……恐怕连五十套都难以完成啊!”负责生产的匠头满面愁容地汇报,“尤其是铜管,李师傅他们几个老手,一天也出不了一根合格的……”

苏轼看着工坊内工匠们疲惫而焦急的面容,劝道:“存中兄,是否……将标准略微放宽一些?先保证能发射,精度稍差亦可?非常之时……”

“不可!”沈括断然拒绝,他拿起一支箭矢,指着尾羽,“子瞻你看,若尾羽稍有偏差,射出便不知飞向何处!战场之上,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我等赶工,非是为敷衍了事,而是要为前线将士提供可靠之利器!质量,乃绩效之底线,绝不可破!”

他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但也意识到必须提升效率。他再次展现了其技术统筹的才能:

· 工序分解与并行作业:将“神机箭”的制造细分为“铜管锻造”、“箭矢制作”、“部件组装”、“最终校验”四个大工序,每个工序由不同小组负责,尽可能并行作业。

· 工具改良:组织工匠连夜打造了一批用于校准铜管内径的“规”和检验箭杆笔直的“水平尺”,替代纯凭手感的操作,降低对个人技术的过度依赖,提升一致性和效率。

· 设立“质量巡检”岗:在每个工序结束后设置检验点,由沈括指定的资深工匠负责,不合格品立刻退回,避免流入下道工序浪费工时。

工坊在沈括的强令和优化下,开始了悲壮的极限冲刺。每一个工匠都知道,他们正在与时间赛跑,他们手中诞生的,或许是决定北疆命运的关键。

北疆大战一触即发的消息传回汴京,朝堂之上刚刚平息的争议再次泛起涟漪。仍有官员私下嘀咕,认为狄咏不应将宝贵兵力置于落马坡那般不利之地,应继续收缩,甚至有人旧调重弹,暗示可借此压力与辽国接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然而,这一次,赵小川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决断力。他甚至在朝会上没有给这些声音发言的机会,直接颁下严旨:

“北疆战事,皆由狄咏临机决断!朕授其旌节,便是信其能!朝廷上下,但有妄议掣肘、动摇军心者,无论官职,立贬三千里!户部、兵部、工部,悉听狄咏调遣,若有延误,主官罢职查办!”

这道如同雷霆般的旨意,彻底镇住了朝堂。赵小川用毫无保留的信任,为狄咏撑起了最坚固的后盾,也堵死了所有内部干扰的可能。他的绩效,在此刻体现为对前线统帅的绝对支持和对整个官僚体系的强力掌控。

圣旨同样送到了东宫,让太子赵言观摩学习。太子少傅借此机会,向赵言解释了这道旨意背后的深意。

“殿下,陛下此举,看似独断,实乃‘绩效’管理之精要。前线情势瞬息万变,陛下远在汴京,若事事请示,必然贻误战机。故而当明确权责,充分授权,信则不疑。此乃‘授权绩效’,信任,亦是最大的支持,可激发臣下最大之潜能。”

赵言看着那份措辞严厉的圣旨,又看看自己画满了各种符号和连线的小本子,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在本子上,在代表狄咏的小人旁边,画了一个大大的、代表皇帝的印章,然后用粗线将印章和小人连接起来。他朦胧地意识到,最高层次的绩效,或许不在于琐碎的控制,而在于方向的把握和关键节点的信任与支持。

寿王赵俣得知赵小川的强硬态度和北疆的紧张态势,脸上露出了预料之中的冷笑。

“赵小川倒是硬气了一回。可惜,战场之上,非是只有明刀明枪。”他澹澹地对谋士道,“我们埋在漕运里的那颗钉子,是时候动一动了。不必截断,只需让下一批运往北疆的箭簇和火硝,在路上‘意外’受潮少许即可。不多,足以让部分箭矢无力,火药受潮难燃便可。”

这是一招更阴险的毒计。受损的军械在平时检查中或可发现,但在大战爆发、物资消耗急剧增加的混乱中,极易被疏忽使用,其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绩效目标:在不暴露的前提下,实质性削弱宋军部分部队的战斗力。

与此同时,孟云卿进入了完全的“静默”状态。她深知,在此关键时刻,任何非常规的举动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疑,反而给狄咏添乱。她只是通过日常渠道,更加严密地监控着后宫用度和内府库的物资流向,确保不会在此时出现任何可能被利用的漏洞,同时默默祈祷前线的夫君和那无数将士能够平安。她的绩效,在此刻体现为极致的克制与稳定,维持着大后方的平静。

北疆的天空,阴云密布,寒风卷着砂石,拍打着营垒的旗帜。狄咏站在鹰嘴隘的垒墙上,极目远眺落马坡方向,仿佛能听到远方辽军战马嘶鸣与铁甲碰撞的隐隐回响。工坊内,炉火映照着工匠们汗水淋漓却无比专注的脸庞,捶打声、锯木声、校验的吆喝声交织成一曲与时间赛跑的乐章。

风雪将至,箭在弦上。大宋北疆的命运,即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迎来又一轮血的洗礼。而这一次,新生的“神机箭”能否在绝境中发出属于自己的怒吼,将成为左右战局的关键变数。

---

狄咏布下的防线如同精密的齿轮开始咬合运转,而沈括的“星火”工坊,则在进行着一场更为煎熬的、与技术和时间极限的赛跑。

十日之期已过半,然而“神机箭”的产量依旧惨不忍睹。最大的瓶颈,依然是那要命的紫铜发射管。

老匠人李师傅,工坊里手艺最好的铜匠,此刻正对着又一根在最后校准阶段出现细微凹陷、被判为废品的铜管唉声叹气。他双眼布满血丝,握着锤子的手因长时间发力而微微颤抖。

“沈公……小人……小人无能!”李师傅声音沙哑,带着哭腔,“这紫铜忒也娇气,力道稍偏便前功尽弃……照此下去,莫说一百套,便是三十套也难啊!”

工坊内弥漫着一股焦灼而沮丧的气氛。其他工序的工匠进度也受到了影响,组装组的匠人无事可做,只能一遍遍擦拭着已经制好的少量箭矢和配件。绩效板上,“铜管合格率”一栏的数字低得刺眼,连带影响着“总装完成度”的进度条几乎停滞不前。

苏轼看着眼前景象,心急如焚,忍不住再次向沈括进言:“存中兄,铁律虽严,亦需通权达变!如今前线军情如火,狄将军那边压力巨大,我们这里若再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岂不误了大事?不若……不若先以毛竹或硬木暂代铜管,虽射程与耐用不及,总能先让将士们用上!”

沈括紧抿着嘴唇,盯着那根废品铜管,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他何尝不知时间紧迫?但他更清楚,战场上,不可靠的武器非但不能杀敌,反而可能害死己方士卒。

“子瞻,你的意思我明白。”沈括缓缓开口,声音因疲惫而有些低沉,“但毛竹易裂,硬木受热易变形,精度根本无法保证。‘神机箭’之要义,在于齐射之威,若射出去歪七扭八,有何威力可言?此例一开,日后工坊标准何在?绩效,绩效,不能只求‘做了’,更要‘做对’,‘做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拒绝了降低标准的提议,但也知道必须找到突破瓶颈的方法。他不再催促李师傅,而是搬了个马扎,坐在李师傅的工位旁,一言不发地看他操作。从熔炼铜水、浇铸胚管,到反复锻打、初步成型,再到最后那至关重要的内壁校准与打磨。沈括看得极其仔细,仿佛要将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刻进脑子里。

这一看,就是两个时辰。期间,他只让助手给李师傅端了碗水,自己则滴水未进。

终于,在李师傅又一次因为手臂酸麻导致锤击力道不均,致使一根即将完成的铜管再次报废后,沈括猛地站了起来。

“我明白了!”沈括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问题不全在手上,而在‘力竭’!单人完成全部流程,精力耗损太大,越到后面越容易出错!我们需将工序再分解!”

他立刻召集所有铜匠,宣布新的方案——“流水协作制”:

1. 分组专精:将铜管制作拆分为“锻打粗胚”、“精修外形”、“内壁校准”三个核心环节。不再由一位师傅独立完成全程。

2. 人力优化:选拔臂力强、耐性好的年轻学徒负责最初级的“锻打粗胚”,他们精力旺盛,足以完成前期的重体力活。

3. 经验聚焦:像李师傅这样的老师傅,只负责技术含量最高、最需要经验和手感的“内壁校准”最后一道工序,确保其精力集中在最关键的质量控制点上。

4. 设立“缓冲岗”:在每个环节之间,设置简单的检验和传递岗位,确保半成品顺畅流转,避免堆积和等待。

同时,沈括亲自动手,改进了校准工具。他设计了一个带有固定卡槽的木质“校准台”,将初步成型的铜管置于卡槽中,再用一组标准尺寸的钢制“通规”和“止规”进行通过式检验,部分替代了完全依赖手感和眼力的传统方式,降低了对个人状态的过度依赖。

新的绩效指标立刻下达:

· “锻打组”:每日完成粗胚XX根,绩效与数量、基本达标率挂钩。

· “精修组”:每日处理粗胚XX根,绩效与外形达标率、为校准组提供的良品率挂钩。

· “校准组”(李师傅等核心匠人):每日产出合格铜管XX根,绩效与最终合格率、精品率强相关。

方案一经推行,效果立竿见影。年轻学徒们挥汗如雨,高效地产出着粗胚;精修组的匠人专心致志地修整外形;而李师傅等人,因为只需专注于最后一道关键工序,精神压力大减,手臂也得到了休息,合格率开始稳步提升!工坊内原本凝滞的气氛被重新点燃,捶打声、吆喝声、校验声再次变得连贯而富有节奏。

苏轼看着眼前景象,抚掌赞叹:“妙啊!存中兄!此真乃‘各司其职,力尽其用’!将这造器之事,也变得如朝堂六部各掌其职一般,效率倍增矣!”他心中对沈括的“绩效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考核,更是优化流程、激发效能的利器。

落马坡前线,辽军的压力与日俱增。游骑的接触战变得越来越频繁,小股精锐骑兵开始试探性地冲击宋军的前沿支撑点。

这一日,一支约五百人的辽军骑兵,趁着清晨薄雾,突袭了宋军设在“哑泉”的一处前哨。此地驻守的是一个都(约百人)的步兵,由一名姓王的都头率领。

按照狄咏的“弹性防御”绩效指令,他们的核心任务是“迟滞与消耗”,而非死守。王都头见辽军来势汹汹,并未选择硬碰硬,而是果断下令:

“掷弹兵,前置!听我口令,两轮齐掷后,交替后撤至第二预设阵地!弓弩手,覆盖射击,掩护撤退!绩效记档:迟滞敌军半个时辰,全员无损撤退,记‘上评’!”

士兵们训练有素地执行命令。当辽军骑兵冲入射程,一排“震天雷”带着嗤嗤白烟被奋力掷出。

“轰!轰隆!”

爆炸声在辽军队列中响起,虽然准头有限,但巨大的声响和火光有效地惊扰了战马,冲势为之一滞。战马嘶鸣,骑士努力控缰,阵型出现了片刻混乱。

宋军士兵趁此机会,在弓弩手的掩护下,迅速后撤到早已准备好的第二道简易工事后。

辽军指挥官恼羞成怒,重整队伍再次扑来。然而,等待他们的是又一波弩箭和零星但精准的“震天雷”。王都头且战且退,利用熟悉的地形和预设的障碍,层层阻击。

最终,这支宋军成功将五百辽军骑兵迟滞了超过半个时辰,并且在给予对方数十人伤亡后,自身仅轻伤数人,全员安全撤回主防线后方。

战报迅速传回中军。狄咏仔细查看了王都头提交的简单战斗报告(甚至包含了估算的杀敌数和消耗的军械数),满意地点点头。

“很好!王都头所部,执行到位,绩效卓着!传令嘉奖,此战例通报各前沿壁垒学习!记,该都本月整体绩效提升一等,额外赏钱酒肉!”

这种成功的“弹性防御”战例,极大地鼓舞了前沿部队的士气。狄咏的绩效体系,清晰地定义了他们在新战术下的价值和成功标准,让他们知道如何“聪明地打仗”,并能立刻获得认可与奖赏。整个防线的韧性在一次次小规模交锋中得到了锻炼和增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朕的北宋欢乐多请大家收藏:()朕的北宋欢乐多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