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针灸鼻祖涪翁传 > 第318章 踩下去才知道那不是沙,是脉

那沉睡巨兽般的沙洲,每一次微不可察的起伏,都像是一次深长的吐纳。

丝丝缕缕肉眼难辨的暖意,从沙洲的中心弥漫开来,顺着河岸的草根,沿着田埂的泥土,悄无声息地渗入整个村庄的肌理。

翌日,暑气初升。

几个独角孩童在村口的大槐树下追逐一只金黄的凤尾蝶。

那蝶儿飞得忽高忽低,路线诡谲,引得孩子们笑闹着四散奔跑。

其中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童,名唤狗蛋,追得最是起劲。

他蹬着一双小短腿,跑得跌跌撞撞,路线却曲折得异常。

只见他先是猛地向东窜出三步,脚下尘土飞扬;随即像是被什么绊了一下,踉跄着朝南连跃两下;紧接着,他又扭转身子,向西蹦跳一步,稳稳落地。

这一连串看似毫无章法的动作,若有精通医道者在此,定会骇然失色——这奔跑的节奏与方位,竟与人体经络“子午流注”中,不同时辰气血开阖流转的次序暗暗相合!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狗蛋每一步落下,脚下的沙土地都会微微下陷一寸,随即,一圈涟漪般的淡金色浅光便从他脚心荡开,无声无息地向四方扩散。

光波掠过之处,青草愈发翠绿,野花开得更艳。

柳妻正在不远处的空地上晾晒新割的艾草,准备着即将到来的端午。

她弯着腰,将一丛丛艾草摊开,忽然,一股温热的气流从地底钻出,直冲她的脚底涌泉穴。

那感觉,如同将双脚浸入了温热的药汤,暖意顺着经脉一路向上,瞬间通达四肢百骸。

她低头看去,正见到一圈淡金色的光波蔓延至自己脚下,而她站立的位置,恰是数道光波交汇的中心。

她的眼神微微一凝,却没有丝毫惊慌。

她只是不动声色地抱着艾草,悄然后退了几步。

失去了她这个“中枢”,那些汇聚而来的光流仿佛失去了目标,盘旋片刻,竟齐齐改道,如百川归海般涌向村中央那口老井。

当夜,奇事再生。

全村凡是饮了井水的村民,尽皆做了一个相似的梦。

梦中,他们感觉自己体内的血脉如奔腾的江河,冲刷着每一处淤塞的角落,周身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不舒坦。

村东头咳了半辈子的王老汉,第二天醒来,竟一口气跑了三里地不喘;村西边瘫了三年的赵家婆婆,竟能拄着拐杖下地挪步。

整个村子,一夜之间,仿佛被洗筋伐髓。

端午将至,家家户户都需要艾草驱邪防疫。

柳妻挎着篮子,手持一把旧镰刀,独自前往村后的山坡。

那里的艾草长得最为肥美,带着一股浓郁的药香。

她走到一处向阳的山坡,挥起镰刀,利落地割下一大丛艾草。

就在镰刃离草的瞬间,她忽觉手中铁器猛地一沉,一股奇异的力量自镰刀柄传入她的掌心,牵引着她的手腕,不受控制地在空中划动起来。

“唰唰唰!”

镰刃在空中带起几道微不可闻的破风声,精准无比地虚点七处。

柳妻心中一凛,这七个方位,连起来不正是一幅人体侧卧图上的“七魄安镇穴”吗?

她大惊之下,下意识地想要松手将这诡异的镰刀扔掉,可五指却像是被黏住了一般,怎么也松不开。

更骇人的是,那镰刀竟脱离了她的手掌,自主悬停在半空之中。

它像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刀刃朝下,缓缓移动,在松软的泥地上刻画起来。

线条流畅,转折分明,片刻之间,一幅完整的“九宫灸阵图”便呈现在地面上。

图中九个阵眼节点,遥遥对应的,赫然是村中九户重病缠身的人家。

柳妻凝视着地上的图阵,良久无言。

风吹过山岗,艾草的清香弥漫开来。

她最终没有去修复那被镰刀划破的土地,只是弯下腰,将割下的艾草仔细地分作九份,在日落前,挨家挨户地放在了那九户人家的门前石阶上。

她放下最后一捧艾草时,对着紧闭的木门,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语了一句:“你们要烧的,从来不是草。”

话音未落,天空阴云密布,一场酝酿已久的暴雨倾盆而下。

大雨连下了三日,山洪暴发,溪流改道。

村北那面平日里长满青苔的断崖,被雨水反复冲刷,竟显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雨过天晴,村民们惊恐地发现,那片巨大的山壁上,竟浮现出了一幅难以想象的奇异纹路。

被冲刷掉的苔藓与裸露出的不同颜色的岩层交错纠缠,赫然构成了一幅顶天立地的巨型人体经络图!

那贯穿山顶的嶙峋山脊,正是人体督脉,气势如龙;山腹中一道蜿蜒的溪流旧迹,恰是任脉走向;两侧峭壁上,十二条主岩脉络清晰分明,对应着十二正经。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图上各个穴位的位置,都由一块块颜色各异的天然矿斑精准标记,或赤如丹砂,或青如靛蓝,分明可见。

最惊人的一幕,发生在山脚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在那经络图上“会阴穴”的位置,正好有一眼常年不竭的温泉,此刻正汩汩地向外冒着热气,蒸腾的白雾缭绕山间,与古籍《针经·玄枢篇》中所述的“地气通天根,阴阳交汇处”的描述,竟是分毫不差!

神迹!这是山神显灵!

村民们沸腾了,纷纷跪地叩拜,有人提议立刻凿石开山,为山神修建庙宇,日夜供奉。

柳妻闻讯赶来,却拨开众人,亲自带着几个年轻人,用泥土和草席将那片山壁重新覆盖遮蔽起来。

众人不解,柳妻却只是平静地看着那座如同巨人般沉睡的山,缓缓说道:“此图非为人观,乃山体自疗。你们看它是图,它看自己是脉。扰了它,便是断了这方圆百里的生机。”

村民们似懂非懂,但出于对柳妻的敬畏,终究是无人再敢动那山壁分毫。

村里的异象并未就此停止,反而愈发贴近了每个人的生活。

这夜,村里的产妇张家媳妇临盆,可一连三日,孩子就是生不下来,已是气息奄奄。

稳婆用了浑身解数,依旧束手无策,只能跪在地上连连祷告。

张家人和邻里也都跪在院中,对着满天星斗祈求神明保佑。

就在众人绝望之际,一阵微风吹过,将产房的窗纸吹得微微晃动。

忽然,有人惊呼一声,指向窗户。

只见窗纸上,院中那棵老槐树的树影,竟在无风的情况下自己动了起来!

那虬结的枝条仿佛一双温柔而有力的手,在窗纸上扭曲、摆动,竟缓缓组成了一套复杂无比的助产手式。

一手如虚托婴儿臀部,一手如轻压产妇腹顶,指节屈伸有序,节奏稳定得如同人的呼吸。

院中一位读过几页医书的老秀才,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一卷《胎产辑要》的残卷,对照着树影,骇然惊呼:“天呐!这是……这是传说中的‘天地接生诀’!需得以气遥引,达到玄针之境的高人方能施展啊!”

众人来不及细想,只呆呆地看着那树影变幻。

半个时辰后,屋内传来产妇一声如释重负的长吟,紧接着,便是婴儿嘹亮清脆的啼哭。

母子平安!

次日天明,众人前去查看那棵老槐树,只见它枝条完好如初,并无任何异样。

唯独在粗糙的树皮上,不知何时多了七道深深的抓痕,排列的形状,宛如天上的北斗七星。

又过数日,邻村有人突发恶疾,托人来请柳妻。

柳妻连夜动身,途经一片人迹罕至的竹林。

行至林中深处,她忽然感觉双腿变得异常沉重,像是灌了铅。

更奇怪的是,她的脚跟开始不受控制地频频点地,每一次落下,都精准地敲击在外踝下方的“申脉穴”上。

她心中一动,尝试停下,却发现身体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沿着一条在月光下也看不分明的小径不由自主地前行。

她索性放弃了抵抗,任由这股力量引导。

沿途所经之处,那些本已枯黄的竹子,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焕发生机,坚硬的地面上,无数新笋破土而出,迎风拔高,发出节节脆响。

当她抵达邻村病患家门口时,那股牵引的力量骤然消失。

她回头望去,来时的小径已隐没在黑暗中,不见踪影。

唯有那一路新生的竹笋,在月光下排成一条清晰的曲线,构成了一幅完整的“阳跷脉”走向图。

柳妻抚着微微发酸的膝盖,脸上露出一抹无奈而温暖的笑容,轻声自语:“原来这条路,早就替我记着该怎么走了。”

春分当日,天光大亮。

柳妻手持一只空空的竹篮,缓步走向村口的七十二医坊。

这条路,她走了三十年,每日风雨无阻。

医坊里,存放着历代先祖留下的药材和医典。

她像往常一样,伸出手,轻轻推开那扇斑驳的木门。

就在她手掌触碰到门板的刹那,异变陡生!

“轰——隆!”

一声巨响,仿佛平地惊雷。

医坊之内,梁上积了百年的灰尘簌簌而下,那三十六座顶天立地的巨大药柜,竟在同一瞬间,毫无征兆地向内轰然倾倒!

无数抽屉凌空飞散,贴着标签的瓶瓶罐罐在空中炸开,数不清的药材——当归、黄芪、甘草、茯苓……混合着碎裂的木片和尘土,暴雨般倾泻而下。

柳妻就站在门口,站在毁灭的中心,却未闪避分毫。

她静静地立着,任凭气浪吹拂起她的衣角和发丝。

片刻之后,烟尘渐定。

满地的狼藉中,出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那些洒落的药材灰烬与细碎的木片,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操纵,自动聚拢、排列、组合,在医坊正中央的地面上,拼凑出了四个苍劲古朴的大字——

不必再来。

那字体的笔锋,锐利如刀,沉雄如山,正是传说中涪翁祖师昔日批注医典时的手稿笔意。

柳妻望着那四个字,久久不语。

最终,她轻轻地将手中的竹篮放在了门槛之外,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了三十年的担子。

她深深地看了一眼满目疮痍的医坊,随即转身,迈步离去。

那扇门在她身后无风自动,缓缓合拢,发出一声沉闷的“吱呀”声,再未开启。

村庄的脉络,仿佛在这一刻被彻底梳理了一遍,万物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宁静之中。

而柳妻,作为这一切风暴的中心,却比任何时候都要平静。

她感觉自己像是变成了一面剔透的镜子,映照着天地间奔流不息的气,却也渐渐模糊了镜子本身的样子。

喜欢针灸鼻祖涪翁传请大家收藏:()针灸鼻祖涪翁传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