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201章 冬深砺刃 暗潮奔涌

泰昌十四年的深冬,大雪封路,呵气成冰。酷烈的严寒仿佛冻结了时间,却也像是一方巨大的磨刀石,砥砺着帝国的意志与锋芒。各方势力在冰封的表象之下,或主动出击,或被动应对,酝酿着足以破冰的力量。

北疆,罗刹人果然不甘寂寞,趁着一场暴风雪的掩护,纠集了超过两千人的哥萨克骑兵和依附部落兵马,携带轻型火炮,试图突袭大明在边境链条上相对薄弱的“靖安堡”。他们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河谷潜行,试图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然而,他们低估了朱由检在冬季布下的天罗地网。李永芳手下的夜不收早已发现其先头部队的踪迹,烽火与信鸽在风雪中断断续续地传递着警讯。当罗刹联军如同鬼魅般出现在靖安堡外,正准备架炮轰击时,堡墙之上以及侧翼预先构筑的雪垒之后,超过二十门“泰昌式野战炮”同时发出了怒吼!

炮火撕裂了风雪的帷幕,精准地砸入敌军队列和炮兵阵地。与此同时,埋伏在侧翼的“铁血骑”主力如同雪原上奔袭的狼群,自两翼狠狠切入被炮火打懵的敌军之中。朱由检亲临前线,于堡楼之上指挥若定。

战斗残酷而短暂。在明军绝对的火力优势与精锐骑兵的冲击下,罗刹联军损失惨重,丢下数百具尸体和数门火炮,狼狈溃入风雪弥漫的荒原。明军骑兵追击三十里方回。

此战,新式炮营与铁血骑的步炮协同战术初显威力,北疆防线的坚韧远超罗刹人想象。朱由检站在满是硝烟与血渍的堡墙上,望着白茫茫的北方,知道这绝非结束,而是更激烈对抗的开始。他下令厚赏有功将士,尤其重赏炮营观测手与夜不收,同时严令各部不得因胜而骄,需加倍警惕。

(二) 龙安破冰 标准初立

龙安州,严寒与内部阻力并没能冻结技术前进的脚步。在柳文耀近乎固执的坚持和巧妙引导下,一场围绕“标准化”的较量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几位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资深大匠师,在亲眼看到采用标准化零件后,蒸汽机维修时间缩短近半、不同工坊生产的布匹质量几乎毫无差异的事实后,态度开始松动。

柳文耀趁热打铁,在州衙主持召开了“龙安工坊标准审定会”。会上,他并未强行推行所有标准,而是采取了求同存异的策略。对于基础性的尺寸、规格,如螺丝口径、织机梭道宽度等,强制要求统一;而对于一些工艺细节、独门技巧,则允许保留,但鼓励公开交流。同时,他正式颁布了依据《工匠考评晋升疏》评出的首批“龙安大匠师”名单,并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和实质性的津贴。

荣誉与实利的双重驱动,加上事实胜于雄辩的效率提升,终于打破了僵局。越来越多的工坊开始主动采用标准件,年轻工匠学习新技术的热情高涨。龙安的工业生产,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内部博弈后,开始从依赖个人经验的“作坊时代”,向着依靠标准与体系的“工业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柳文耀知道,这仅仅是开始,但坚冰已然破裂。

东南外海,西夷的“联合阵线”尚在襁褓之中,便遭遇了当头一棒。张献忠精心打造的、融合了部分西夷技术的首艘“福船级”改进型主力战舰——“定海号”正式下水服役。该舰体型较“镇海级”更为庞大,载炮数量超过四十门,且船体结构借鉴了两夷之长,适航性与坚固程度显着提升。

“定海号”服役后的第一次巡航,张献忠便将其派往了荷兰人与西班牙人活动频繁的澎湖以东海域。当这艘庞然大物悬挂着大明龙旗,以无可匹敌的姿态出现在海平面上时,几艘正在附近游弋的荷兰武装商船几乎是望风而逃,连试探性的接触都不敢。

消息传回巴达维亚和马尼拉,西夷殖民当局一片哗然。大明水师的造舰能力与速度远超他们的预估。“定海号”的存在,如同一柄悬顶之剑,使得西夷任何针对大明的联合军事行动都不得不重新评估风险。张献忠借此威势,加紧了在谈判桌上的要价,同时命令船厂日夜不停,争取在明年开春前再下水两艘同级战舰。他用实实在在的武力,暂时压制住了西夷蠢蠢欲动的联合野心。

日本,持续数月的九州战事出现了重大转折。面对西南联军的顽强抵抗和战场僵局,年轻的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在辅政老臣的支持下,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御驾亲征!他以“速定九州,以安天下”为号,率领由旗本八万骑组成的庞大军队,浩浩荡荡离开江户,西进征讨。

消息传到长崎,大明使团馆驿内的气氛瞬间凝重。将军亲征,意味着幕府已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扑灭西南叛乱,其带来的政治意义和军事压力是前所未有的。

“家光小儿此举,意在速战速决,以战立威。”孙传庭(融合范仲淹武魂)眉头紧锁,“西南联军恐难抵挡其兵锋。”

杨涟(融合于谦武魂)沉吟道:“局势危矣。若联军迅速溃败,则我朝多年经营,恐毁于一旦。然若此时加大援助,风险极大,一旦暴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两人陷入了艰难的抉择。最终,他们决定行险一搏。一方面,他们通过最可靠的渠道,向毛利辉元传递了紧急军情和应对建议,嘱其避其锋芒,利用九州复杂地形节节抵抗,拖延时间,消耗幕府军锐气与粮草。另一方面,他们动用了一笔秘密资金,通过海商渠道,紧急采购了一批倭国急需的火药原料和优质刀剑,准备在关键时刻冒险输送至联军手中。东瀛的棋局,因德川家光的亲征,瞬间进入了最凶险的搏杀阶段。

紫禁城,暖阁外的积雪又厚了几分。朱常洛看着几乎同时送达的四方急报:北疆雪原大捷的详细战报、龙安标准初立的奏章、海疆“定海号”扬威的讯息、以及东瀛将军亲征的加急密函。捷报与危机并存,令他心潮起伏,却又必须保持绝对的冷静。

“北疆之胜,赖将士用命,火炮之利。着兵部从优议叙,阵亡者厚恤。新式火炮铸造,龙安、兵仗局需再接再厉,此乃国之重器!”

“龙安标准之立,柳文耀功不可没。着吏部记大功一次,其所定标准,着工部研判,择其善者,渐次推行于官营工坊。”

“海疆‘定海号’成军,张献忠督办有力。然西夷惊惧,必生新谋。谕其不可懈怠,新舰建造需加速,水师训练需从严。”

“东瀛之变,确系危局。然危中有机。告诉徐允贞,枢密院需全力研判德川家光亲征之影响。使团行险支援,虽属无奈,然需告诫杨、孙,务必以保全自身为第一要务,输送物资需确保万无一失,若事不可为,当断则断!”

他的旨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潜在风险的预警与对臣子安危的关切。处理完这一切,他走到窗边,推开一丝缝隙,凛冽的寒风瞬间涌入。望着窗外银装素裹的紫禁城,他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

“北疆血战,龙安破冰,海疆扬威,东瀛危局……这帝国,便是在这冰与火的淬炼中,艰难前行。”朱常洛喃喃自语,“朕能做的,便是信任这些砥柱之臣,给予他们支持,承担他们行动的后果,并在这纷乱的棋局中,为帝国寻得那一线生机。”

冬深砺刃,只待春来。帝国的命运,正系于这风雪中的每一次抉择,每一次搏杀。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