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202章 春寒料峭 破局新象

泰昌十五年的初春,冰雪消融的速度比往年更慢,料峭寒意裹挟着湿冷,渗入帝国的每一个角落。然而,严冬的禁锢终将被打破,各方势力在经历了深冬的砺炼与蓄势后,伴随着第一缕微弱的春意,展开了新一轮更为复杂激烈的博弈。

北疆,靖安堡血战的胜利余威尚在,但朱由检并未沉浸在喜悦中。他深知,军事胜利只是手段,稳固统治才是目的。他一方面厚赏参战将士,尤其重金抚恤阵亡者家属,并将缴获的罗刹火炮熔铸后,于磐石堡前立“靖北忠烈碑”,以彰英魂,激励士气。

另一方面,他对边境归附部落的处理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对于在此战中立场坚定、协助明军的部落,他大加赏赐,开放更多的边市贸易额度,并允许其头人子弟进入北疆总督府设立的“蒙学”就读,学习汉文经典与大明律法,进行文化笼络。而对于那些首鼠两端、甚至暗中与罗刹有勾连的部落,则进行了严厉的清算,或更换头人,或分割其牧地,将其部分人口编入屯垦点,化整为零。

同时,他采纳李永芳的建议,组建了一支由归附部落青壮组成的“侦缉游骑”,给予优厚饷银,专司在更北的荒漠草原地带巡哨,既利用了其熟悉地形、善于长途奔袭的优势,也将其置于明军的监控和利益捆绑之下。北疆的统治,在武力震慑之后,正以更精细、更深入的方式铺开。然而,探马回报,罗刹人在勒拿河上游的据点似乎有增兵迹象,且出现了更多哥萨克佣兵的身影,显然并未放弃。

龙安州,随着春耕开始和工坊全面复工,一个严峻的问题浮出水面——煤炭供应再度紧张!“煤铁大道”虽已贯通,但运输能力有限,且水西煤矿的产量似乎达到了一个瓶颈,难以满足龙安日益增长的、尤其是蒸汽机带来的巨大能源需求。

柳文耀面临着新的抉择:是投入巨资进一步拓宽“煤铁大道”,并催促水西方面加大开采力度?还是寻找新的替代能源?有工匠提出,可否尝试利用本地较为丰富的水力资源,建造更大的水轮,以部分替代蒸汽动力,尤其是在纺织等对动力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工序上?

“水力虽好,然受季节、地理所限,难以作为根本。”柳文耀在州衙会议上否定了完全依赖水力的想法,“煤炭乃工业之血,必须保障。然亦需未雨绸缪。”

他做出了双线并行的决策:一方面,下令征发更多民夫,由军工护卫,全力拓宽加固“煤铁大道”,并派能吏常驻水西,监督协调煤矿增产事宜;另一方面,则拨出专款,支持“机枢坊”研究如何提升蒸汽机的热效率,降低煤耗,并开始着手调查龙安周边乃至更远区域(如贵州其他土司领地)可能存在的煤矿资源。龙安的工业化进程,在技术和管理取得突破后,遭遇了资源瓶颈的挑战。

东南福州,张献忠的武力威慑与外交分化策略终于结出了果实。面对大明日益强大的水师和内部难以调和的矛盾,荷兰东印度公司最终选择了妥协。经过数轮艰苦的谈判,双方在福州正式签署了《明荷福州通商条约》。

条约规定:荷兰东印度公司承认大明对台湾海峡、澎湖列岛等海域的主权;其商船只能在指定的厦门、广州两港进行贸易,并严格遵守大明关税及管理规章;荷兰人须停止一切支持海盗、袭扰大明商船的行为;作为回报,大明给予荷兰生丝、瓷器、茶叶一定的贸易配额,并释放部分战俘。

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大明在东南海疆确立了不容挑战的主导权,并以法律形式初步规范了与西方殖民势力的交往模式。张献忠志得意满,在福州大摆宴席庆贺。

然而,条约墨迹未干,便有密报传来,称荷兰人正在加紧与日本幕府接触,试图开辟新的贸易渠道以弥补在大明的损失,并且其巴达维亚总部并未放弃建造更大、更强战舰的计划。海疆的平静,或许只是下一轮更大规模竞争的开始。

日本九州,德川家光的御驾亲征带来了压倒性的力量。幕府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加之将军亲临带来的士气加成,迅速扭转了战局。西南联军虽然在毛利辉元的指挥下凭借地形进行了顽强抵抗,但在绝对的实力差距面前,依旧节节败退。

关键一战发生在筑前平原,联军主力试图依托城池进行决战,却被幕府军以优势兵力分割包围。激战数日,联军伤亡惨重,粮草断绝,最终全面崩溃。毛利辉元仅率少数亲随突围,逃往长崎方向,其余参与叛乱的大名或战死,或投降,九州战事以幕府的彻底胜利告终。

长崎大明使团馆驿内,气氛降到了冰点。杨涟与孙传庭看着前线传来的溃败消息,相对无言。他们冒险输送的最后一批物资,也因联军溃败太快而未能送达。

“大势已去……”孙传庭长叹一声,脸上难掩挫败,“幕府经此一役,威望更盛,短期内恐难再动摇其根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杨涟神色凝重:“当下之要,已非如何搅动风云,而是如何善后,保全使团,并尽可能维系与日本……至少是西南诸藩残存势力的微弱联系,以待将来。”他们立刻销毁了所有与西南联军往来的敏感文书,并准备以“调停战乱、关切商贸”为由,尝试与胜利的幕府进行接触,以期在不利局面下,为大明保留一丝未来介入的可能。

紫禁城,春寒依旧,但殿内需炭火已不如冬日那般旺盛。朱常洛审阅着四方奏报:北疆恩威并施的治理、龙安显露的能源之忧、海疆条约的签订、以及东瀛联军溃败的噩耗。局面有喜有忧,但他的神色却异常平静。

“北疆定王,文武兼资,治理边陲,渐有章法。然罗刹窥伺之心不死,不可不防。准其所请,增设‘侦缉游骑’,然需明定章程,严加管束。”

“龙安能源之困,乃发展必然。柳文耀双管齐下,应对得当。着工部协查周边煤矿,若有所得,可特许龙安优先开采。另,格物院研究提升蒸汽机效能之事,需加紧进行。”

“海疆条约已成,张献忠有功。然西夷狡诈,条约不过一纸空文,实力方为根本。谕其水师战备不可松懈,新舰打造仍需加快,尤需注意荷兰人另辟蹊径之动向。”

“东瀛之败,非战之罪,乃国力悬殊。使团能临危应变,保全自身,已属不易。令其设法与幕府接触,姿态放低,以商贸为由,维持存在。同时,秘密联络溃败之西南残部,给予有限庇护,以为将来之种。”

他的旨意,超越了眼前得失,更注重长远布局与力量积蓄。处理完政务,他走到那巨大的寰宇全舆图前,目光扫过四方。

“北疆需稳,龙安需固,海疆需强,东瀛……需待时。”朱常洛低声自语,“帝国前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日之一时挫败,未必不是明日腾飞之基石。关键在于,能否于纷繁变局中,始终把握那最根本的方向。”

春寒料峭,万物却已开始萌动。帝国的掌舵者,在成功与挫折交织的复杂局面中,正以更宏阔的视野和更坚韧的耐心,为泰昌盛世的未来,勾勒着更加清晰的蓝图。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