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 > 第209章 秋声肃杀 系统微光

泰昌十六年的深秋,霜风渐起,落叶纷飞。收获的季节并未带来预期的安宁,帝国四方在经历了夏日的暗流激荡后,非但没有平息,反而在秋风的肃杀中,迎来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与关键的抉择。

北疆,秋高马肥,正是用兵之时。罗刹人经过长时间的侦察与准备,终于不再满足于小股骚扰和文化渗透。他们集结了超过三千人的主力,其中包含大量哥萨克骑兵和数百名装备了新型燧发枪的步兵,并携带着超过二十门仿制改进自明军的轻型野战炮,兵分两路,大举南下,目标直指磐石堡与靖安堡之间的战略连接点——“鹰扬堡”。

朱由检早已严阵以待。他深知此战关乎北疆防线存亡,亲自坐镇鹰扬堡。面对罗刹人优势的炮火和新型火枪,明军初战不利,外围壕垒多处被突破,伤亡不小。

关键时刻,朱由检展现了其过人的胆识与战术素养。他并未固守待援,而是利用夜色掩护,亲率“铁血骑”精锐及全部“神机炮营”,悄然出堡,迂回至罗刹军侧翼。黎明时分,当罗刹军再次列阵准备炮击鹰扬堡时,明军火炮突然从其毫无防备的侧翼发出怒吼!

炮弹如同冰雹般落入罗刹军阵,尤其是其炮兵阵地和步兵方阵,瞬间造成巨大混乱。紧接着,朱由检一马当先,率领铁血骑如同利刃般切入敌阵,直扑罗刹指挥官所在的中军。与此同时,鹰扬堡守军也趁势杀出。

这场遭遇战异常惨烈,双方火炮对射,骑兵绞杀,步兵混战。最终,凭借出色的战术调度、火炮的精准打击以及将士用命,明军成功击溃了罗刹军主力,毙伤俘敌逾千,缴获火炮数门及大量辎重。罗刹残部仓皇北遁。

此战,北疆新军经历了最严酷的炮火洗礼,朱由检的威望达到顶峰。然而,战后清点,明军伤亡亦是不轻,尤其是宝贵的炮手和骑兵。朱由检站在满是硝烟与尸骸的战场上,面色凝重,他知道,罗刹人绝不会善罢甘休,北疆的未来,注定与铁血相伴。

龙安州,资本的狂欢终于迎来了残酷的清算。由于前期过度投机、盲目扩张,加之部分商号囤积的货物因恶性竞争和外部市场波动而大量积压,资金链骤然断裂。一家参与炒作蒸汽机“股票”的大商号突然宣布破产,引发了连锁反应。

挤兑风潮首先冲击了与这家商号关联密切的几家钱庄和工坊,随即迅速蔓延。先前涌入的热钱如同退潮般逃离,地价、房价应声暴跌,无数依靠借贷扩张的工坊主和投机者顷刻间破产,大量工匠面临失业。先前因物价上涨而积蓄的民怨瞬间爆发,骚乱在几个工坊聚集区蔓延,打砸抢烧时有发生。

柳文耀面临着自执掌龙安以来最严峻的危机。他当机立断,宣布州衙进入紧急状态,派出所有衙役和乡兵上街维持秩序,弹压暴乱。同时,他强令州立钱庄开仓,以州衙信誉为担保,向那些基本面良好、只是暂时遇到流动性危机的实体工坊提供紧急贷款,并出面组织债主与欠债工坊主进行谈判,尝试债务重组。

“龙安的根本在于工坊能开工,工匠有活干!”柳文耀在混乱的州衙中,对一众惊慌失措的属官和商会代表吼道,“此刻绝非各自保命之时!唯有同舟共济,方能渡过此劫!”他以其一贯的坚韧和信誉,勉强稳住了即将崩溃的龙安经济,但巨大的创伤已然造成,恢复元气需要漫长的时间。

东南福州,张献忠的强硬姿态与大规模“海上操演”,成功震慑了英吉利与荷兰的联合试探。英方代表见明军戒备森严,无隙可乘,且与荷兰人的联合本就各怀鬼胎,难以持久,最终选择了暂时退却。他们以“需要向国内请示”为由,暂停了与大明关于“临时补给点”的谈判,其舰队也悄然离开了大明近海,转向南洋方向活动。

表面上看,大明成功逼退了英夷的进逼,维护了海疆安全。张献忠在总督行辕内志得意满,大宴将士。

然而,枢密院派来的官员却忧心忡忡地向张献忠指出,英夷此举并非放弃,更像是战略转移。他们很可能将目光投向了力量相对薄弱、且资源丰富的南洋诸岛,试图在那里建立稳固的基地,积蓄力量,未来再图远东。

“妈的,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张献忠骂了一句,但也意识到问题所在。他下令水师继续保持警惕,并加大了向南洋方向派遣侦察船的频率,同时催促船厂加快剩余新舰的建造速度。他知道,与英夷的较量,远未结束,只是转入了更广阔、也更难以掌控的南洋舞台。

日本长崎,持续的锁国政策终于遭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反击。九州、四国等地因气候异常出现粮荒,米价飞涨,民怨沸腾。幕府内部,主张有限开放贸易以换取粮食进口的声音再次抬头。德川家光在巨大压力下,终于做出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特许大明商船,在严格监控下,运送一批粮食前往长崎,以解燃眉之急。

当三艘悬挂大明龙旗、满载稻米的福船缓缓驶入长崎港时,整个日本为之震动。这是锁国令颁布以来,首次有外国商船因非贸易目的(实则仍是变相贸易)被允许入港。虽然幕府严密封锁消息,严格控制交易过程,且交易完成后立刻令明船离港,但其象征意义无比巨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长崎大明使团馆驿内,杨涟与孙传庭难掩激动之情。他们知道,这道坚冰,终于被撕开了一道实实在在的缺口。

“此乃天赐良机,亦是幕府无奈之举。”孙传庭(融合范仲淹武魂)冷静分析,“我等当借此善缘,后续可尝试以‘防灾备荒’、‘稳定民生’为由,提议建立一条小规模的、常设的粮食贸易通道。以此为基,或可逐步扩大其他商品贸易。”

杨涟(融合于谦武魂)颔首:“正该如此。然需谨慎,不可急于求成,引起幕府反弹。此次米船之事,已是大突破,当稳固此势,徐图将来。”东瀛的局面,因一场天灾和幕府的现实困境,终于迎来了具有实质意义的转机。

紫禁城,秋日的阳光带着清冷的意味。朱常洛审阅着四方急报:北疆血战的惨胜与隐忧、龙安经济崩溃的危机与救赎、海疆英夷退却后的远虑、东瀛米船破冰的契机。捷报与危局交织,让他的心境如同这深秋的天空,高远而肃穆。

“北疆血战,定王临危不乱,战术精妙,重创罗刹,大涨我军威。然伤亡亦重,罗刹败而不溃,必图报复。着兵部优先补充北疆兵员、军械,尤其炮手与战马。告诫定王,慎防敌之反扑,稳守为上,勿要贪功冒进。”

“龙安之困,源于资本无序,积弊爆发。柳文耀能于危局中力挽狂澜,保全工坊根基,已属万幸。着户部拨付专款,协助龙安稳定金融,安置流民。《大明工商管理则例》需加速颁布,刻不容缓!”

“海疆英夷暂退,然其志在南洋,不可不察。张献忠虽逼退强敌,然亦需放眼长远。谕其加强对南洋情报收集,并着手研究远洋航行与作战之策,帝国海疆,终将不止于东南。”

“东瀛米船之事,实乃重大突破。使团多年经营,终见成效。然需戒骄戒躁,依孙传庭之策,以粮贸为基,稳固关系,逐步渗透。告诉徐允贞,枢密院需借此契机,进一步摸清幕府内部权力结构与决策机制。”

他的旨意,高屋建瓴,既肯定了前方的功绩,也指出了未来的方向与隐患。就在他做出这一系列关乎帝国命运决策的刹那,脑海中那卷“山河社稷图”光华微闪,似乎更加清晰凝实了一分,那59%的国运光丝,虽未增长,却仿佛更加坚韧,流转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活力。

“传旨,”朱常洛对王安道,声音沉稳而有力,“今岁各地秋决,凡涉及趁灾囤积居奇、引发民变之奸商恶吏,一经查实,立斩不赦!帝国之威,在于法度,帝国之信,在于民生。此风绝不可长!”

秋风萧瑟,卷起千堆落叶。帝国的中枢,在这多事之秋,以其越发沉稳的定力与深远的谋略,指引着这艘伤痕累累却依旧坚定的巨轮,冲破眼前的惊涛骇浪,驶向那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未来。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