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都市白领 >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 第9章 天文学家

不同职业,同样精彩 第9章 天文学家

作者:陈同学 分类:都市白领 更新时间:2025-11-27 14:34:33 来源:全本小说网

林夏的指尖在光谱仪的操作面板上停顿的瞬间,天文台观测穹顶的天窗正缓缓打开,夏夜的风裹着星子的凉意涌进来,落在他裸露的手腕上。屏幕上跳动的氢原子谱线呈出淡红色的波浪状,像极了去年在青海观测站拍到的猎户座星云边缘,那片被星光染成绯红的星际尘埃。

“林老师,数据校准好了!”研究生小唐抱着笔记本电脑跑过来,屏幕上显示着刚处理完的恒星径向速度曲线,“您之前怀疑的那颗K型红矮星,径向速度确实有周期性波动,周期大概是37天,振幅1.2米/秒,很可能有行星在绕它公转!”

林夏凑近屏幕,目光落在曲线的波谷处——那里有一段极细微的异常波动,不仔细看几乎会被当成仪器误差。“把数据精度再调高两个数量级,”他指着那段波动,“这段偏离理论值的部分,可能不是误差。如果是类地行星,它的引力会对恒星产生微小扰动,或许我们能从这里找到它的轨道参数。”

小唐立刻操作电脑调整参数,屏幕上的曲线逐渐变得清晰,那段异常波动像藏在波浪里的小鱼,终于露出了完整的轮廓。“真的有规律!”小唐的声音带着兴奋,“周期和主行星一致,但振幅只有0.3米/秒,难道是……一颗卫星?”

林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打开星图软件,调出那颗红矮星的位置——它位于天琴座边缘,距离地球约42光年,亮度只有11等,肉眼完全无法观测。“先别下结论,”他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观测日志,翻开去年在青海的记录,“我们需要对比连续三个周期的数据,排除恒星自身活动的影响。明天开始,把这颗星纳入重点观测目标,每天凌晨两点到四点,用高精度光谱仪跟踪观测。”

小唐点头应下,转身时瞥见林夏桌角的保温杯,杯身上印着“FAST观测基地”的字样——那是前年林夏参与 FAST 射电望远镜联合观测时,基地发放的纪念品。杯旁压着一张照片,是林夏和妻子苏棠在青海湖边拍的,背景里能看到银河横跨夜空,苏棠手里举着一张手绘的星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北斗七星。

观测穹顶的天窗已经完全打开,银河像一条淡白色的丝带,铺在墨蓝色的夜空里。林夏走到观测平台上,抬头看向天琴座的方向。他想起十年前刚入职天文台时,导师老郑跟他说的话:“天文学是一门需要耐心的学科,有时候为了一个数据,要等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但当你真的找到那个‘异常’时,你会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得。”

那时候他还不太懂,直到三年前,他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跟踪一颗脉冲星,终于在无数组数据中,发现了脉冲信号的微小延迟——后来证明,那是一颗白矮星对脉冲星的引力透镜效应导致的,这个发现被发表在《天文学报》上,成为他学术生涯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凌晨三点多,观测数据暂时没有新的突破,林夏关掉光谱仪,准备回休息室眯一会儿。路过值班室时,看到老郑还在电脑前分析数据,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射电信号图谱。“还没休息?”林夏走进去,递过一杯热咖啡。

老郑接过咖啡,指了指屏幕:“在分析FAST传回来的中性氢谱线数据,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星系团。你那边那颗红矮星,有眉目了?”

“可能有戏,”林夏拉过一把椅子坐下,“径向速度有周期性波动,还发现了一段异常信号,正在跟踪观测。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在今年内拿到足够的数据,赶上下个月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年会。”

老郑笑了笑:“急什么?我们当年找第一颗系外行星,花了整整五年。做天文研究,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你还记得你刚来时,跟我一起观测日食吗?那时候你为了拍一张日冕的照片,在山顶蹲了整整三天,最后一天还遇到了多云天气,差点就放弃了。”

林夏想起那段经历,也笑了:“当然记得,最后还是您说‘再等等’,结果临近日食时,云层突然裂开一道缝,我们才拍到了清晰的日冕照片。现在想想,做天文研究,跟等云开雾散差不多,需要点运气,更需要坚持。”

老郑点点头:“你能明白就好。对了,你爱人最近还好吗?上次她来送东西,说你已经半个月没回家了。”

林夏心里一暖,又有些愧疚:“她挺好的,昨天还发微信说,儿子林星学会认北斗七星了,还画了张星图给我。等这阵子忙完,我就回家好好陪陪他们。”

回到休息室,林夏掏出手机,翻出苏棠发来的照片:照片里,林星趴在阳台上,手里拿着一个儿童天文望远镜,对着夜空,旁边放着那张手绘的星图,上面用稚嫩的笔迹写着“爸爸说,这颗是北极星,永远指向北方”。

林夏想起去年夏天,他带林星去天文台参加公众开放日,林星拿着望远镜,第一次看到月球上的环形山,兴奋地拉着他的手说:“爸爸,月球上的山像不像小蛋糕?以后我也要像你一样,去看更多的星星!”那时候他心里既欣慰又酸涩——因为工作,他错过了林星很多成长的瞬间,每次回家,林星都会抱着他,问“爸爸这次能在家待几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第二天早上,林夏被小唐的电话叫醒,说观测到了新的异常信号。他立刻赶到观测室,屏幕上的径向速度曲线显示,那颗红矮星的波动幅度突然增大了0.5米/秒。“可能是两颗行星的引力相互影响,”林夏调出星图,在红矮星周围画了两个圆圈,“我们假设存在一颗类地行星A,轨道周期37天,还有一颗更远的气态行星B,轨道周期可能在100天以上,当B运行到近日点时,它的引力会对A产生扰动,导致恒星的径向速度出现异常波动。”

小唐按照这个假设,建立了轨道模型,经过多次模拟,发现模型计算出的径向速度曲线,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吻合度达到了92%。“太神奇了!”小唐激动地说,“如果这个模型正确,我们可能一次性发现两颗系外行星,甚至还有一颗卫星!”

林夏没有放松警惕:“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来验证。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分两班倒,24小时跟踪观测。另外,联系紫金山天文台,看看他们能不能用1.2米望远镜帮我们做协同观测,获取更多的光谱数据。”

接下来的日子里,天文台的观测室成了林夏的“第二个家”。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分析数据、调整模型、与其他天文台的同行沟通。苏棠偶尔会来送换洗衣物,每次都默默地帮他整理好休息室的床铺,放好他爱吃的水果,然后轻声说一句“别太累了,注意身体”。

有一次,苏棠带着林星来天文台,林星趴在观测室的窗户上,好奇地看着里面的仪器。“爸爸,那个大镜子是干什么用的?”林星指着天文望远镜,小声问。

林夏走过去,抱起林星,指着望远镜的物镜:“这个镜子能收集星星的光,把很远的星星‘拉’到我们眼前,让我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甚至知道它们有没有行星。就像你用放大镜看蚂蚁一样,这个镜子能帮我们看清星星的‘秘密’。”

林星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手在林夏的脸上摸了摸:“爸爸,你的眼睛里有红血丝,是不是没睡好?”

林夏心里一酸,抱紧了林星:“爸爸很快就能忙完,到时候带你去看流星雨,好不好?”

林星开心地拍手:“好!我要跟爸爸一起数星星,还要画一张最大的星图!”

在紫金山天文台的协同观测下,林夏团队终于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经过反复验证,他们确认了两颗系外行星的存在:一颗是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5倍,可能存在液态水;另一颗是气态行星,质量约为木星的0.8倍,轨道周期112天。更令人惊喜的是,在类地行星的轨道周围,他们发现了疑似卫星的信号,虽然信号还比较微弱,但足以证明这是一个复杂的行星系统。

就在林夏团队准备撰写论文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年会的邀请函寄到了天文台。老郑拿着邀请函,笑着说:“看来你的运气不错,正好赶上了。这次去法国,好好把你们的发现分享给全世界的同行。”

林夏看着邀请函上的“特邀报告”字样,心里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这个发现不仅能为他的学术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更能为人类探索地外生命提供重要的线索——那颗位于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或许就是人类寻找“第二个地球”的关键。

出发去法国前,林夏特意回家陪了苏棠和林星两天。他带林星去了天文馆,一起看了关于系外行星的科普电影;晚上,他和苏棠坐在阳台上,聊起了刚认识的时候。“那时候你还在读博,每天都泡在天文台,我去找你,你总说‘再等我十分钟,看完这组数据就陪你’,结果每次都让我等一个多小时。”苏棠笑着说。

林夏握住苏棠的手,愧疚地说:“以前总觉得时间还很多,等我做出点成绩再好好陪你们,现在才知道,错过了太多。以后我会多抽出时间,陪你和星星,陪你们看更多的星星。”

苏棠摇摇头:“我知道你热爱你的工作,也为你骄傲。你放心去法国,我和星星会在家看你的直播,为你加油。”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年会上,林夏站在讲台上,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展示了他们的发现。当他播放出那颗类地行星的轨道模拟动画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提问环节,有位来自美国的天文学家问:“你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会不会尝试寻找这颗行星的大气信号?”

林夏笑着回答:“我们已经申请了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时间,计划在明年对这颗行星进行光谱分析,寻找氧气、甲烷等生命活动的痕迹。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对这颗‘超级地球’有更深入的了解。”

会议结束后,很多同行过来与林夏交流,有的表示想加入他们的研究团队,有的希望能开展联合观测。林夏一一回应,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自己的研究不仅为人类探索宇宙做出了贡献,也为更多年轻的天文学家提供了新的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回到国内,林夏团队的研究成果很快在《自然·天文》上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媒体纷纷报道这个“可能存在生命的系外行星”发现,天文台也迎来了更多的参观者,很多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来这里感受天文学的魅力。

有一天,林夏在天文台的公众开放日做科普讲座,台下坐着很多像林星一样大的孩子。当他讲到“我们的地球在宇宙中并不孤单,可能还有很多像地球一样的行星,上面也可能有生命存在”时,一个小男孩举手问:“林老师,我们什么时候能去那些行星上玩呀?”

林夏笑着说:“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去,但只要我们坚持探索,总有一天,我们会揭开宇宙的更多秘密。就像你们现在学习知识一样,只要坚持,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你们中就会有人成为宇航员,去那些遥远的行星上看一看。”

讲座结束后,小男孩的妈妈走过来,笑着说:“谢谢您的讲座,我家孩子现在特别喜欢天文学,说以后也要当天文学家,跟您一样去看星星。”

林夏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在课本上看到星空的图片,就对宇宙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正是这份好奇,支撑着他一路走来,从一个普通的天文爱好者,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天文学家。

那天晚上,林夏没有留在天文台加班,而是早早回了家。苏棠做了他爱吃的糖醋排骨,林星趴在他身边,拿着画笔,认真地画着星图。“爸爸,你看我画的星图,”林星举起画纸,“这颗是你发现的行星,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星星星’,因为我希望它上面也有像我一样的小朋友。”

林夏接过画纸,上面用五颜六色的笔画着一颗星星,周围有两颗小一点的星星,旁边写着“星星星”三个字。他眼眶一热,抱紧了林星:“这个名字真好,爸爸会努力研究,说不定以后我们真的能看到‘星星星’上的小朋友。”

苏棠看着父子俩的互动,笑着说:“今天天文台的同事给我打电话,说你们申请的哈勃望远镜观测时间批下来了,明年就能开始观测了。”

林夏点点头,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知道,宇宙的奥秘还有很多,等待着他去探索;而身边的家人,就是他探索宇宙的最大动力。无论他走得多远,看得多远,家永远是他最温暖的归途。

夜深了,林夏坐在阳台上,抬头看向夜空。天琴座的那颗红矮星,此刻正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它的周围,两颗行星在默默地围绕着它公转,或许还有一颗卫星,在守护着那颗可能存在生命的“超级地球”。林夏拿出手机,给老郑发了一条消息:“明天开始,准备哈勃望远镜的观测方案吧,我们的宇宙探索,又要开始新的旅程了。”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林夏的嘴角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他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他,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在等着他去开拓。但只要有热爱,有坚持,有家人的支持,他就有信心一直走下去,在星图的指引下,探索宇宙的无限可能,也守护好身边的人间烟火。

喜欢不同职业,同样精彩请大家收藏:()不同职业,同样精彩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