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军事历史 > 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 > 第21章 烧制玻璃(2)

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 第21章 烧制玻璃(2)

作者:小海岁岁安 分类:军事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9 17:51:40 来源:全本小说网

接下来的二十四小时,是一场对意志与体力的双重炙烤 。

时间在这里失去了意义,它被拉伸、扭曲,分割成无数个由火焰、焦炭与汗水构成的、令人窒息的片段。

炉火在咆哮。

炽热的浪潮一**地从窑口涌出,扭曲了空气,让眼前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窑口那猩红色的光芒刺得人睁不开眼,仿佛直视地狱的入口。汗珠不断从方琅琊的额角滚落,还没来得及滴落,就在半空中被蒸发,更多的汗水则顺着她的脸颊、脖颈流下,浸透了衣衫,又被高温迅速烤干,留下一层薄薄的盐霜。

她和窑工们轮流作业,不断地将一筐筐焦炭投入火口,用生命与汗水,维持着那足以熔化顽石的、接近1400摄氏度的高温 。每一次挥动沉重的铁铲,都牵动着早已酸痛不堪的肌肉;每一次靠近窑口,都感觉皮肤像是要被那无形的火焰灼伤。

短促的、令人窒息的劳作间隙,是漫长的、更为煎熬的等待。

当夜色如浓墨般浸透了整个庭院,唯有窑口那一点猩红的光亮,仿佛一颗被囚禁在人间的星辰时,她的思绪便会挣脱这具疲惫不堪的躯壳,飘向数里之外那座森严的府邸。

她想象着商砚辞此刻正面对着何等样的考量与审视。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父亲的书房就是战场,言语为刀,心机作伐,其凶险丝毫不亚于她眼前这头吞噬着焦炭、咆哮不休的火兽 。她能想象到父亲那平静的语调下隐藏的压力,那看似随意的茶盏摆放间暗藏的机锋。商砚辞在父亲的书房里面对着无形的火焰,而她在这里,面对着有形的烈焰。

每当一股热浪将她逼退,她就会想到,父亲那审视的目光,是否也像这火焰一样,正一寸寸地炙烤着商砚辞的内心。每当她感到双臂酸软无力,几乎要握不住铁铲时,她就会想,商砚辞的意志,是否也正经受着同样严酷的考验。

他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却在同一个漫长的夜晚,经受着各自的“熔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未来,是否也能像这窑中的物质一样,在经历过烈火的焚烧之后,彻底打破原有的结构,融为一体,凝结成一种全新的、坚不可摧的存在?

“小姐,您去歇会儿吧,这里有我们呢。”一个仆人已经第三次前来劝说。

方琅琊摇了摇头,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水与灰尘,留下几道黑色的印记。她拒绝了所有的休息劝告,固执地守在窑边。她不是那个养在深闺、弱不禁风的方家大小姐。在这一刻,她是这场实验的总工程师,是这场创造仪式的主祭司 。她必须亲眼见证,亲身感受这从无到有的每一步。

这漫长的守望,不仅仅是为了烧制玻璃。这窑炉,既是玻璃的熔炉,也是方琅琊意志的坩埚。这熊熊燃烧的烈火,既是在重构硅酸盐的分子结构,也是在淬炼她那颗因担忧与期望而备受煎熬的心 。

一次,在投入一铲焦炭后,她因为脱力和眩晕,身体晃了一下,险些摔倒。一直默默站在她身旁的梁师傅,突然伸出那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稳稳地扶住了她的胳膊。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将一个装满清水的竹筒递到她面前。

方琅琊接过竹筒,一饮而尽。清凉的泉水滑过干渴的喉咙,让她混沌的大脑清醒了许多。她看着梁师傅,从对方那张被火光映得通红的脸上,看到了一种全新的情绪。那不再是怀疑和抗拒,而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惊讶、钦佩,甚至是一丝敬畏的情绪。

她用这场不眠不休的苦行,证明着自己有资格去领导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

一昼夜的等待,终于走到了尽头。

当窑门上用于封堵的砖石被一块块移开,当那扇沉重的铁门被缓缓开启的那一刻,一股仿佛来自地心深处的狂暴热浪,如同一头被囚禁万年的巨龙终于挣脱束缚,发出一声无声的咆哮,轰然冲出。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向后退去,用手臂遮挡住灼热的脸庞和刺眼的强光。那股纯粹的热量,似乎要将空气都彻底点燃。

透过因高温而剧烈扭曲的空气,人们看到了窑膛深处的景象。

然后,整个工坊陷入了一片死寂。所有人都失语了。

坩埚依旧静静地待在窑膛的中央,但里面盛放的,早已不是什么平平无奇的灰白粉末。那是一种难以用任何言语去形容的物质。

它活着。

它在流动。

它散发着比正午的太阳还要炽烈夺目的光芒,仿佛一小块太阳的核心被囚禁在了这小小的陶土容器之中。那金色的、粘稠的液体,缓缓地翻腾着,每一次起伏都似乎蕴含着创世之初的磅礴力量。

那便是钠钙玻璃的玻璃液。是地狱之心,是光之源头 。

在场的工匠们,包括见多识广的梁师傅,都看呆了。他们一辈子都在和火与土打交道,从窑里取出过成千上万件陶器、瓷器、砖瓦,却从未见过如此景象。这已经超出了他们对“造物”的理解范畴。在这一瞬间,他们毫不怀疑,这位大小姐真的会魔法,她将一捧沙子和一堆盐,炼成了一小锅流淌的太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短暂的震撼之后,是一场紧张到极致、却又井然有序的狂舞。

“起锅!”

方琅琊清亮而果决的声音,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将众人从失神中唤醒。匠人们如梦初醒,立刻各就各位。他们用特制的、长达数米的长铁钳,合力将那滚烫得仿佛随时会融化的坩埚,从龙口中“夺”了出来。空气中响起一连串急促的指令与金属碰撞声,恐惧与兴奋交织在每个人的脸上 。

接下来的步骤,兵分两路,并行不悖 。

一部分炽热的玻璃液,被小心地倾倒入预先准备好的、由耐火黏土制成的模具中。那是烧杯、烧瓶、冷凝管的雏形。金色的玻璃液如粘稠的蜜糖,又如流动的岩浆,在模具中缓缓铺开,那刺目的光芒渐渐内敛,冷却的边缘开始呈现出固体的轮廓。这是工业的诗篇,是批量复制的序曲,充满了原始而磅礴的力量感 。

而另一边,则上演着更为惊心动魄的艺术。

梁师傅,这位经验最丰富的老师傅,在方琅琊的亲自指导下,手持一根中空的、长长的铁吹管,鼓起他这辈子最大的勇气,将吹管的一端探入那仍在发光的熔浆之中。

“转,”方琅琊的声音清晰而沉稳,“匀速转动,蘸取拳头大小的一团。”

梁师傅按照指示,轻轻旋转,从坩埚中“蘸”起一团拳头大小的、被称为“料泡”的玻璃液 。那料泡在离开坩埚的瞬间,散发着惊人的热量和光芒。

“吹!匀速,气息要稳,不要停!”

梁师傅将吹管另一端凑到嘴边,鼓起腮帮,将自己的气息缓缓注入。

一个奇迹般的瞬间发生了。

那团炽热的、仿佛有自己生命的液体,在他的气息催动下,如同一个被仙人吹气的气球,开始均匀地、不可思议地膨胀。 它从一个光团,变成一个光球,再在梁师傅那几十年经验练就的、熟练的旋转与工具的辅助下,被拉长、塑形。 这是一个古老技艺与未来知识的完美结合。梁师傅拥有对抗重力、塑造形态的肌肉记忆,而方琅琊则为他提供了关于这种全新材料的物理特性的精确指导。 “慢一点,它的粘度比琉璃料要大,冷却得也快。”“继续转,不然会因为重力而下坠变形。 ”

她不再仅仅是发号施令的贵族。她是在将自己脑海中抽象的科学蓝图,翻译成这个时代工匠能够理解并执行的语言。这一刻,她不仅仅是在制造工具,更是在缔造一个团队。 她用无可辩驳的专业能力,将这些原本只懂得遵循旧规矩的匠人,变成了她推行新世界的第一批忠实信徒 。

所有塑形完毕的玻璃制品,还带着惊人的热度,被迅速送入了另一座温度较低的退火炉中 。 这是最后的、也是最考验耐心的等待。

“小姐,为何还要再烧一次?”年轻的学徒小七好奇地问。

方琅琊擦了擦脸上的汗水与灰尘,露出一丝疲惫但满足的微笑,耐心地解释道:“它们不是在被烧,而是在缓慢地‘冷静’。 如果让它们在外面这样自行冷却,外面冷得快,里面还是热的,温差会让它们自己把自己撕裂。 我们必须给它们足够的时间,让它们从里到外,都平平静静地冷下来。 ”她用了他们能懂的比喻,而心中想的却是“消除内应力,防止冷却不均导致自爆”的物理原理 。

当最后的等待结束,第一批钠钙玻璃制品被小心翼翼地从退火炉中取出,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整个工坊再次陷入了一片死寂。

所有人都被眼前之物的美丽所震撼。

它们是透明的。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纯粹到令人心悸的透明。不同于明朝常见的、色彩斑斓却始终带着一丝浑浊的铅钡玻璃(时人称之为琉璃),眼前的这些器皿,仿佛是由最纯净的冬日空气凝结而成,可以毫无阻碍地看透其本质 。阳光穿过它们,在地上投下清晰而明亮的光斑,没有一丝一毫的扭曲和色散。小七颤抖着伸出手,拿起一只烧杯,那器皿在他手中轻若无物,看起来就像是“一捧凝固的空气”。

然而,方琅琊的目光却更为严苛。她拿起一只烧杯,举到眼前,对着光线仔细审视。

她看到了瑕疵。

玻璃的整体,带着一种极淡、却无法忽视的蓝色调。她用指甲轻轻敲击杯壁,声音清脆,但缺乏她预想中的那种韧性。她立刻就明白了原因:原料中的纯碱混杂了无法通过简单结晶法剔除的钾盐,导致这批玻璃实际上成了性质更脆的“钾钠钙玻璃” 。

它不完美。

看到这瑕疵的瞬间,方琅琊心中涌起的,却并非失望,而是一种更为复杂、更为深刻的、近乎于喜悦的释然。这抹淡淡的蓝色,是这个时代的印记,是她所有努力在现实世界中留下的真实回响。它提醒着她,她并非在拥有高纯度原料的无菌实验室中进行着完美的理论推演,而是在一个充满局限与不完美的真实世界里,艰难地开辟着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一个完美无瑕的结果,那会是神迹,无法解释,无法复制。而这个带有瑕疵的成功,才是科学。这个瑕疵告诉了她当前原料的极限在哪里,为她指明了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寻找更纯净的碱源。

完美属于理想,而这带有瑕疵的成功,才真正属于她。

她紧紧握着手中这只微带蓝色的烧杯。在旁人眼中,这或许只是一个新奇而易碎的漂亮器物。但在她的视野里,她看到的,是这个透明容器所承载的无限未来 。

她将烧杯举起,迎向夕阳的余晖。

透过这层薄薄的、尚不完美的玻璃,她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时空的壁垒。

她看到了一个可以被彻底消毒、隔绝杂菌的无菌环境。 她看到了在这只烧杯的后继者——培养皿中,那团拯救了亿万生命的青色霉菌正在静静生长。 她看到了从那团霉菌中被成功分离、提纯的神奇物质。 她看到了无数因伤口感染而痛苦呻吟、在死亡线上垂死挣扎的生命,被一剂名为“青霉素”的神奇药水从死神手中夺回 。

这只残缺的烧杯,是打开那扇通往新纪元大门的钥匙。它或许脆弱,或许不纯,但它真实存在,它就在她的手中。

对于此刻的方琅琊而言,这,已是不可多得的至宝 。

她的目光穿透了这层薄薄的玻璃,望向了一个即将被她亲手缔造的、崭新的未来。那目光,炽热、坚定,一如那仍在龙窑深处燃烧的、永不熄灭的余火。

巨龙已经沉睡,但它的第一个孩子,已经诞生于世。

那是一枚脆弱的、有瑕疵的、却又无比完美的火种,正准备,将这个世界,重新点燃。

喜欢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请大家收藏:()从明朝开始的工业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