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 玄幻奇幻 都市白领 武侠仙侠 言情说爱 军事历史 游戏竞技 排行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悠悠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这本易经超有料 > 第4章 六四 ·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译文:轻飘飘的样子,不依靠邻居致富,因为心怀诚信而不加戒备。

含义:处于上位者(阴爻)以轻盈谦逊的姿态(翩翩)对待下位者(阳爻)。不凭借权势敛财(不富以其邻),因为彼此以诚相待,所以无需戒备(不戒以孚)。象征上下交心,互相信任。

六四故事:

时光如流水,悄无声息地冲刷着历史的河床。转眼间,那个曾在周公旦庇护下、于宗庙前懵懂聆听训诫的幼主成王姬诵,已长成一位英姿勃发的青年君主。他眉宇间继承了父亲武王的坚毅,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叔父周公赋予的睿智与深沉。镐京的宫阙在岁月中愈发巍峨,王朝的根基在太平中日益巩固,但一场无声的变革,正在这泰和盛世下悄然酝酿。

摄政府内,烛火摇曳。周公旦独坐案前,目光落在堆积如山的竹简上,却并未聚焦。他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玉圭,那是武王临终前托付给他的信物,象征着辅政之权,也承载着千钧重担。

窗外月色清明,一如他此刻的心境。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他低声吟诵着爻辞,嘴角泛起一丝释然的微笑。

东征的烽火、朝堂的争辩、洛邑的营建、与成王共度的那些忧思之夜……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如今,四海宾服,政通人和,成王也已具备了独立执掌江山的能力。是时候了。

他想起那些暗处未曾完全熄灭的流言蜚语。即便在他呕心沥血、平定叛乱、制礼作乐之后,仍有人窃窃私语,揣测他是否会贪恋权位,成为又一个伊尹、霍光般权倾朝野、甚至取而代之的权臣。

“轻飘飘的样子……”周公咀嚼着“翩翩”二字。这并非轻浮,而是一种姿态,一种在上位者主动放低身段、以轻盈谦逊之心对待下位者的智慧。他深知,权力如同双刃剑,握得太紧,反而会伤及自身与王朝的肌体。

“不依靠邻居致富……”他环顾这间陈设简朴的书房。作为摄政,掌控天下权柄多年,他若想积累私财,富甲天下,易如反掌。但他从未如此。他的封地在鲁,他却让儿子伯禽前往治理,自己留在镐京辅政,所得俸禄赏赐,多用于犒赏将士、抚恤孤寡,或充实国库。他从未利用职权为自己或亲信谋取不当利益(不富以其邻)。他的“富”,在于王朝的安定,在于成王的成长,在于天下的归心。

“因为心怀诚信而不加戒备……”他与成王,名为叔侄,情同父子,更历经风雨考验。那份在流言与叛乱中淬炼出的信任,早已坚如磐石。他相信成王的判断,成王也深信他的忠诚。这份“孚”(诚信),是无需言说、却彼此笃定的根基。

翌日朝会,百官齐集。成王端坐于王位,气度沉稳。周公立于百官之首,却并未像往常那样率先奏事。

当议事渐毕,周公出列,步至丹陛之前,深深一揖。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权倾朝野的摄政身上。

“大王,”周公的声音清晰而平和,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臣,旦,今日有一事启奏。”

成王微微颔首:“叔父请讲。”

“自我周室克商定鼎,先王托孤,臣以菲薄之才,承蒙信赖,摄行国政,至今已十数载。”周公语调不急不缓,如同在陈述一件与己无关的往事,“赖祖宗庇佑,大王天资聪颖,更兼诸位臣工同心戮力,方有今日海内升平之象。如今,大王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已堪当大任。臣,恳请大王,准臣交还摄政之权,自此,军国大事,皆由大王圣心独断。”

话音落下,朝堂之上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压抑不住的窃窃私语。

交还权柄?在权力巅峰主动退下?这在中原王朝的历史上,实属罕见。一些老臣面露惊愕,一些将领眼神复杂,更有一些原本心存疑虑的官员,难以置信地看着那位身形挺拔、神色坦荡的摄政公。

他竟真的要还政于王?如此干脆,如此彻底?

成王显然早已与叔父有过沟通,但亲耳听到在这庄重的朝堂上宣布,眼中仍不免泛起一丝动容。他站起身,快步走下王阶,亲手扶起深揖的周公。

“叔父!”成王的声音带着青年的清亮,也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多年来,若无叔父殚精竭虑,匡扶社稷,周室天下,安有今日之泰?侄儿年幼时,全赖叔父教诲庇护;如今年长,更需叔父在旁时时提点。这摄政之位,叔父何必……”

“大王!”周公打断成王,目光恳切而决然,“臣之心志,已决。‘翩翩’者,非为虚名,实为社稷长治久安计。臣为臣子,辅政乃分内之事。如今大王既已成人,臣若仍居此位,非但于礼不合,更恐阻塞贤路,有碍大王施展雄才。请大王成全臣之心愿,亦成全这‘泰’世之局。”

他看着成王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继续道:“臣之所为,并非远离。臣仍为太师,仍是大王之臣。但凡国事有所询,臣必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是这决策之权,当重归王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他的姿态,如此轻盈谦逊(翩翩),没有一丝一毫的恋栈,没有半分对权力的贪婪。仿佛卸下的不是掌控天下的权柄,而是一副沉重的枷锁。

这时,一位素以耿直着称的老大夫出列,他曾是当年对周公摄政颇有微词者之一。他朗声道:“摄政公高风亮节,臣等感佩!然,摄政公劳苦功高,于国于民,恩同再造。如今归政,朝廷岂能无有封赏,以酬其功?臣提议,加封摄政公土地万户,金帛珠玉,以彰其德!”

此言一出,竟有不少附和之声。在众人看来,这是理所应当的酬谢。

周公却缓缓摇头,面向众人,坦然道:“诸位好意,旦心领。然,旦辅佐大王,平定天下,制礼作乐,乃人臣之本分,何功之有?若论功行赏,浴血奋战的将士,勤恳治事的官吏,辛劳耕作的庶民,谁人无功?旦若因此受重赏,岂非‘以其邻’而自富?此非旦之所愿。”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清澈:“旦之所求,唯有国泰民安,大王威德广被。旦之财富,在于见证周室昌盛,在于天下黎庶安居乐业。除此之外,身外之物,于我何加焉?”

这番话语,彻底诠释了“不富以其邻”的深意。他不凭借权势敛财,不利用地位致富,他的富有,在于公心,在于社稷。

成王看着叔父,眼中闪烁着理解与敬重的光芒。他深知叔父的品性,也明白这并非虚伪的推辞。他深吸一口气,不再坚持赏赐,而是郑重说道:“既如此,朕,准叔父所请!自即日起,朕亲理朝政。然,叔父仍为太师,见君不拜,参赞军国大事,永为朕之股肱!”

他没有用“孤”或“寡人”,而是用了更具个人情感的“朕”,和“叔父”这个称呼。这细微的变化,透露出他内心深处对周公的亲近与绝对信任。

退朝后,成王与周公并肩走在宫苑的长廊下。夕阳余晖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叔父,”成王轻声开口,“还政之事,朝中或许仍有议论,担心朕年轻,不堪重任。亦或……担心朕会对叔父……”

他话未说完,但周公已然明了。那是关于猜忌的潜台词。历史上,多少权臣还政后,能得善终?

周公停下脚步,看着成王,目光如秋日湖水般澄澈平静:“大王可曾对臣,心存戒备?”

成王毫不犹豫地摇头:“从未。侄儿深知叔父之心,可昭日月。”

周公笑了,那是一种彻底放松和欣慰的笑容:“这便是了。‘不戒以孚’。大王以诚心待臣,臣亦以赤诚报君。彼此心意相通,信任无间,又何须戒备?那些流言与担忧,便如风过耳,不足挂怀。臣相信大王,如同相信先王,相信这周室的未来。”

他没有要求任何保障,没有寻求任何退路。这份毫无保留的信任(不戒以孚),是对成王最大的支持,也是对彼此关系最坚实的肯定。

成王心中涌起一股热流。他明白,叔父此举,不仅是为了王朝平稳过渡,更是为了他能够真正成长为一代明君,独自面对风雨,承担起江山社稷的重任。这份无私的奉献与至诚的信任,比任何权力和财富都更加珍贵。

权力交接的过程,异常平稳。周公迅速将各类印信、文书、档案移交成王指定的官员。他不再总揽朝政,而是以顾问的身份,在成王咨询时提出建议,但绝不干涉最终决策。他的身影在朝堂上依然常见,但更多时候是静立倾听,只有在被问及时才发表看法。

他变得真正“翩翩”起来——举止从容,态度谦和,不再居于权力的中心,却以智慧和德行影响着朝堂的风气。

朝臣们最初的不安与观望,渐渐被这种坦荡和信任所融化。看到摄政公毫无怨怼,一心辅佐;看到成王勤政爱民,决策日益成熟;看到君臣之间毫无芥蒂,推心置腹,所有的疑虑都烟消云散。

周王朝的巨轮,在经历了摄政时期的强力驱动后,平稳地过渡到了年轻君主亲自掌舵的时代。而那位曾经的掌舵者,甘愿化为船侧的一片轻舟,相伴前行,却不再主导方向。这种上下交心、互相信任的和谐局面,使得“地天泰”的盛世气象,非但没有因权力更迭而受损,反而愈发巩固和光明。

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周公旦在成王成年后主动、谦逊地还政于王,并且自身不聚敛财富、始终秉持公心,以及成王对周公报以绝对信任、毫不猜忌的感人故事,生动具体地阐释了泰卦六四爻“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的深刻内涵。周公“翩翩”的轻盈谦逊姿态,体现在他毫不恋栈权位、果断归政的行为上;“不富以其邻”体现在他拒绝厚赏、不以权谋私的高洁品格中;而成王与周公之间“不戒以孚”的至诚信任,则是权力平稳交接、君臣同心巩固泰和局面的根本保证。这一章深刻揭示了在通达安泰的盛世中,上位者若能以谦逊诚信对待下位者,下位者若能以绝对信任回应,上下交心,互不戒备,乃是维系长久和谐与稳定的关键基石,充分展现了泰卦追求上下交融、同心同德的至高境界。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